科学研究

祝贺!程鹏教授、朱守非教授当选2024年度中国化学会会士
2025-03-05

近日,中国化学会公布了2024年度中国化学会会士(FCCS)当选名单。有机新物质创造前沿科学中心程鹏教授朱守非教授当选。中国化学会自2019年设立会士制度,旨在鼓励会员不断攀登科学技术高峰,促进我国化学事业发展。中国化学会会士是会员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会员的最高学术称号,颁给在化学及其相关领域做出系统的、创造性的成就和重要贡献,及(或)对化学学科的发展和进步做出重要贡献,及(或)对中国化学会的发展做出重要贡献,包括在本会相关机构、期刊担任/曾任领导或主编职务并做出重要贡献,或领衔组织相关活动,开展(创)重要工作领域等杰出会员。根据《中国化学会会士条例》,经中国化学会会士提名、会士工作委员会审议、常务理事会投票等程序,2024年度中国化学会评选产生了28位会士;与此同时,经中国化学会第三十一届常务理事会决议,由会士工作委员会确定未在会士名单中的化学及相关领域的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院士及外籍院士名单并发出邀请,后经常务理事会议表决通过了15位会士。2024年度晋升会士共43位,分别来自国内高校和科研院所等35个单位。截至目前,累计有7名南开大学教授入选中国化学会士,包括卜显和陈军程津培程鹏庞代文周其林朱守非(按照姓氏拼音排序)。其中,程津培院士为有机新物质创造前沿科学中心学术委员会主任,其他6名教授均为中心固定研究人员。未来,中心将继续支持并积极助力中国化学会的各项工作,共同促进我国化学事业繁荣发展。

程鹏教授简介:

程鹏教授长期从事功能配合物和分子材料研究,致力于推动功能配合物和分子材料在多领域的实际应用与发展。积极与各行业合作,力求在环境治理、航空航天、智能传感等领域发挥其独特价值,助力相关产业创新发展。一、建立多自旋载体构筑和协同调控分子发光材料方法,揭示了发光分子材料中主-客体分子间特异性电子转移机理,实现了对肿瘤标志物、细菌标志物、环境污染物的定量检测。二、构建磁性分子聚集体,提出电场调控单分子磁体自旋的设计思想,突破霍尔效应和磁阻效应的限制,揭示全新的磁电耦合机理。三、提出异质电子-电子耦合设计思想,建立复合分子催化体系合成方法,阐明复合电子结构协同催化机制,实现了能源小分子的高效转化。他作为通讯作者发表论文300余篇,出版Lanthanides: Fundamentals and ApplicationsElsevier2023)和Lanthanide Metal-Organic FrameworksSpringer2015)。2014年以来连续入选爱思唯尔中国高被引用学者科睿唯安2022年度全球“高被引科学家”。领衔完成的项目3次获天津市自然科学一等奖,参与完成的项目获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坚持主讲本科生基础课,长期担任教育部化学类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和副主任,参与国家高等教育教学改革,2次获得国家教学成果一等奖(排名12)、3次获得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排名134)。培养研究生中1人获得全国百篇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奖,并获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资助4人入选国家级青年人才项目。培养的本科生2次获全国大学生“挑战杯”课外科技作品竞赛特等奖2001年进入教育部化学类教学指导委员会工作至今年,2018年任副主任委员,20多年来参与我国高等化学教育教学领域的改革、制定化学类专业质量标准和教学基本内容等文件,先后负责“化学教育现代化建设”、“化学化工类交叉学科人才培养”和“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等方面工作,主持建设了全国高等化学教学资源库和共建共享平台,2003年创办了国内首个培养复合型人才的“分子科学与工程”本科专业并于2020年入选国家级一流专业建设点,培养了二十一届理工双学位本科生,担任教育部“拔尖计划”专家委员会委员和南开大学伯苓学院院长,推动化学类拔尖创新人才的培养。参加编写的教材《无机化学》(1-5版,高等教育出版社)累计销售超过110万册,获得首届国家教材建设奖二等奖。2023年任天津市青少年科技教育协会理事长,推动青少年科技教育和科学普及工作。自2014年担任中国科协“英才计划”指导教师,连续10年培养了入选“英才计划”的优秀中学生。担任2013年第45届国际中学生奥林匹克化学竞赛的国际观察员,带领4名中学生在国际奥赛中获得优异成绩。

朱守非教授简介:

朱守非教授长期致力于催化有机合成化学领域的研究,重点研究了几类以氢转移为关键步骤的重要有机合成反应,提出了“手性质子梭”概念,为金属催化的不对称质子转移反应提供了全新的解决方案;发现了催化卡宾对硼氢键的插入反应,为有机硼化合物的合成提供了新的方法;研发系列新型铁催化剂及新反应,揭示自旋影响催化机制,构建 “自旋响应催化” 新范式,部分催化剂被称为“朱氏铁催化剂”,被诺奖得主应用。一、首创“手性质子梭催化剂”概念,颠覆了质子转移无法被催化的固有观念,解决困扰不对称催化领域的世纪难题,显著提升α-氨基酸等重要手性砌块的合成效率,被同行誉为“催化组合拳”,并被广泛借鉴。二、发现催化硼氢键插入新反应,成为新一代碳-硼成键反应,将金属卡宾化学和有机硼化学连接起来,显著拓展了有机硼结构多样性合成空间,被诺奖得主Arnold拓展到生物催化领域,并引发众多跟进研究。三、发展了系列新型铁催化剂及其催化的新反应,揭示了自旋影响催化的新机制,构建“自旋响应催化”研究新范式,部分催化剂被同行称为“朱氏铁催化剂”,被诺奖得主Stoddart等用于相关研究。他是国家杰青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首席科学家基金委重大研究计划集成项目负责人。曾获国家自然科学一等奖(第3完成人)、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第1完成人)、科学探索奖卓越青年研究生导师奖励基金中国化学会-巴斯夫公司青年知识创新奖等荣誉奖项。兼职教育部科技委委员、中国化学会副秘书长等职务。作为教育部第八届科技委委员,他认真履行职责,为我国化学学科发展建言献策,发挥了积极作用。作为中国化学会第三十届和三十一届理事会副秘书长,他推动南开大学承办第54届国际化学奥林匹克,为来自全球85个国家和地区的青年化学爱好者提供了竞技交流的平台,充分展示了我国化学教育的成就,产生重要国际影响。参与中国化学会化学竞赛的管理工作和化学实验室安全委员会工作,作为分会共同主席组织了两届“化学实验室安全论坛”,产生了良好反响。他积极参与科普活动。近五年有计划的赴中学开展科普讲座10余场,以通俗易懂的方式介绍手性化学和催化化学的前沿进展,提升中学生的化学学习兴趣。录制介绍化学学科的视频,向公众宣传化学学科的内涵、外延、发展趋势、面临挑战,积极宣传化学和化工的重要进展,破除公众对化学的误解。作为院长推动南开大学化学学院建成天津市科普教育基地,打造“走近物质科学”系列科普活动,迄今受众10万余人;推动设立“高中化学教育南开论坛”,加强化学学科研究后备力量的选拔和培养。

中国化学会会士(英文名称为:Fellow of the Chinese Chemical Society,缩写为FCCS),是中国化学会会员体系的最高等级,颁给在化学及其相关领域做出系统的、创造性的成就和重要贡献;及(或)对化学学科的发展和进步做出重要贡献;及(或)对中国化学会的发展做出重要贡献,包括在本会相关机构、期刊担任/曾任领导或主编职务并做出重要贡献,或领衔组织相关活动,开展开创重要工作领域等的杰出会员。根据《中国化学会会士条例》,中国化学会每年增选会士不超过50人,会士总数不超过中国化学会高级会员总数的10%。截至目前,中国化学会会士共有296位。被推荐会士候选人须符合下列条件之一:1.在化学及其相关领域做出系统的、创造性的成就和重要贡献,或对化学学科、中国化学会的发展做出重要贡献的高级会员;2.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经会士工作委员会认可的具有同等水平的本会会员,不受会龄和会员级别的限制。